優異的燃燒效率和動力輸出,讓新世代引擎90%以上倒向「缸內直噴(GDI)」,但相較於「傳統噴射(MPI)」的時代,大家是否發現近年來吃機油不再是歐洲車的專利?現在的日系車吃起機油來,跟雙B不惶多讓!
GDI的4大宿命
1.無法自動清潔氣門
噴油嘴直接噴射到燃燒室,無法清洗「進氣門」,所以車輛行駛幾萬公里後,進氣門將漸漸閉鎖不全,導致混合氣朝進氣歧管、節氣門的方向逆流,加速積碳生成。
2.噴射行程太短
噴油嘴在燃燒室內,導致部份汽油與空氣來不及充分混,以至於這種混合率不佳的燃料不易被點燃,而附著在缸壁和活塞頂。
3.溫度高
高溫對燃燒效率是好事,但容易將機油變質。因為機油能接觸最高溫的地方,是僅次於活塞頂的第一環槽,因此第一環的機油容易膠化,逐漸喪失靈活性。
4.壓力大,容易吹漏氣(竄氣) 缸內直噴引擎,通常也是渦輪引擎,所以噴油壓力和進氣壓力都比傳統的多點噴射引擎高,竄氣(Combustion Leak)量也隨之增加。
可彎曲活塞環:Flexble piston ring 氣缸套筒:Cylinder liner 潤滑油膜:Lubricant film 活塞削減處:Piston cut-out 氣體竄漏通道:Gas blow-by path
活塞環後方壓力:Pressure behind ring
延緩&改善
1.活塞環氣密性(麻煩,不切實際)
如果你較少關注「吹漏氣」這個議題,看到這裡,可能會猜想,減少燃油竄機油,將「活塞環間隙縮小」或許也是個辦法。因為我以前就曾經這麼想…但實務上,「活塞環間隙」只有在大幅壓榨動力時,為了因應「活塞環熱膨漲」才會被「加大」,藉此避免活塞環撐滿汽缸而縮缸。至於將活塞環間隙縮小,我不敢說沒有,但引擎原始設計有餘裕這麼做嗎?得具備多少專業知識才有能力計算?為了抵禦吹漏氣造成的機油劣化,不用鑽這種牛角尖,還有其它簡單的辦法。
2.減緩機油氧化、油泥生成(容易,適合DIY) 先不管其它雜質,機油本身氧化的生成物就是膠質、油泥,而這也正是活塞環動作緩慢的原因。所以「治理吃機油」的方法,除了定期清潔,也可從抑制油泥生成的抗氧化成分著手。
辦法A.機油添加劑:低硫、低碳、低灰份、抗氧化。 辦法B.燃油添加劑:除碳、拔水、抗氧化。
(例如這款 燃油+機油的添加劑,雙管齊下)
3.定期清積碳 清積碳又是一門大課題了,所以我另外寫了一篇<積碳油泥本一家,一網打盡絕後患>。
完全正確沒錯,內行專業的說明,
個人早年從事二手車買賣,現在一樣駕駛賓士w203 c200k M271 1.8妥善率100%,完全不會想去駕駛w204 缸內直噴渦輪車種,及w205 M272炸缸車種。